进入大寒节气,也到了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。由于冬季昼夜及室内外温差较大,容易超出人们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,造成人体血管收缩,增加了心梗、脑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陈立娟提醒,在所有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中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的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。专家强调,即使体检报告上LDL-C这个指标没箭头也不代表是完全正常,当发现血脂异常时,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,了解属于自己的参考值范围。
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陈立娟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“坏胆固醇”
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一年一度的体检,一般体检常规检测的“血脂四项”包括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。这其中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,所以被称为“坏胆固醇”。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升高后,会产生更多的“血管垃圾”,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又会引发心血管疾病事件。我国冠心病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,在已患冠心病的人群中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非常重要。专家指出,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,可以有助于延缓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,降低心梗、脑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。
血脂异常需注意“分层管理”
虽然知道血脂异常的危害,但专家临床上发现,高血脂人群在自身的血脂管理上还有不少误区。
“首先是不够重视,有些人体检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很高,但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症状,就不会积极干预,即使干预了,用药的依从性也比较差。”陈立娟提醒,“其次就是不了解血脂的分层管理。”专家强调,即使体检报告上没箭头也不代表是完全正常,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这个指标。不同人群(尤其是有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以及肾脏疾病的人群)LDL-C的参考范围有所区别。
“患者需要根据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分层,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。”陈立娟告诉记者,冠心病的“危险分层”根据每个人具备不同的危险因素,分为“超高危”“极高危”“中/高危”“低危”4个层次。不同的危险分层调理血脂的目标值是不同的,临床医生面对血脂异常及ASCVD患者,制定调脂方案时,必须首先根据患者病情、存在的危险因素、年龄、家族史等进行危险分层;再根据患者肝肾功能、合并用药情况,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及剂量或其他调脂药。“类似有过冠心病史,或者高血脂合并了血压高、糖尿病的患者,LDL-C的标准值是不一样的。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体检单上的箭头,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,并且对应地了解自己血脂管理的目标值。”
哪些人群适合使用“降脂针”
目前,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调脂药,但是大部分患者只能接受中等剂量的他汀治疗,且单一用药有其局限性。在临床上,也有部分患者因为依从性较差或对药物不耐受,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,亟需长效且安全的降脂疗法。目前临床上一月两针的PCSK9单抗注射针剂已被大部分人熟知。去年10月,一款全球创新的小干扰RNA降胆固醇药物也在南京投入使用,一年两针(在初始治疗后三个月注射加强针,此后每年需注射两针),为心血管医生及患者提供更便捷、可依从的长期血脂管理方式。今年1月,接受过首针注射的患者将逐步接受第三个月的加强针注射。
陈立娟表示,门诊中有很多人来咨询是否可以打这种“降脂针”,她介绍说,“第一类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,因为是遗传导致的LDL-C升高,这部分人群可能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,用他汀类药物也很难控制到目标值;第二类是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,或因药物出现肝功能问题,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使用小干扰RNA降胆固醇药物。”陈立娟介绍说,第三类就是高危、极高危的患者,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很严重,或者发生过多次不良心血管事件,他汀类单药又无法达标,那么就可以和小干扰RNA联合用药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