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南京珠江路支行内上演温情一幕:一位听力严重衰退的八旬老人办理业务时,柜员和大堂实习生贴心服务、做好业务指引传话。银行人员用“放大声音的温度”破解沟通困境,最终老人敬礼示意感谢。这场特殊的金融接力,成为该行深化适老化服务的生动注脚。
一、内外联动,做好“传话筒”互动
2025年7月16日上午9:30,市民汤爷爷(化名)缓缓走进银行大厅,焦急地用手反复指耳朵,示意柜员看他佩戴的助听器,对着柜员重复道:“姑娘,我的耳朵聋了,听不清,不好意思啊!”柜员安抚老人情绪,请他放松下来,耐心地询问他的业务需求,确认柜台扩音器音量开到最大也未能让他听得清楚后,请大堂实习生临柜辅助客户操作。大堂实习生走近该客户,发现需近身大声说话才能听清,并且该客户难以直接清晰地表达诉求,其话语中夹杂着许多闲聊语句。在此时情境下,如何让客户的需求准确地被理解、被解决是最大的问题。因此,柜内外的联动传话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发力点,虽增加了沟通的时间,但是可以保证客户的需求和柜台业务所需的配合能够达成统一。
二、近身服务,破解“听不清”难题
柜员尽量提升说话的音量,将扩音器话筒更靠近自己,身体前倾至距老人30厘米处逐句讲解流程,每当老人凑近或者答非所问之时,大堂实习生便向客户再次解释,三人形成“三角沟通阵型”。该客户办理的是存定期业务,在业务办理中需多次确认金额和存期,桓台内外在流程节点时都反复贴心地提醒客户。原本十分钟的业务耗时半小时,当业务办理完毕、业务凭证递出时,该客户站起真诚地注视着两位工作人员,重复着感谢的话语:“谢谢你们,姑娘,你们真耐心!服务真好!”临离开之前还对着柜台举手敬礼,再次表达了感谢。
三、结语
当金融科技高速发展时,珠江路支行用最朴素的扩音器和最费力的近身服务告诉我们:真正的适老化,是愿为“慢一拍”的人群把语速放慢、把声音放大、把腰身弯低。客户的满意胜过千言万语的褒奖——它丈量出金融温度与民心之间的最近距离。
编辑: